臺灣宗教信仰多元,無論是泉州移民帶來的保生大帝,漳州移民帶來的開漳圣王,客家移民帶來的三山國王,還是西方傳入的天主教基伊斯蘭教,都是普遍的信仰。基本上,一般百姓的信仰是佛教道教混合……

臺灣宗教信仰多元,無論是泉州移民帶來的保生大帝,漳州移民帶來的開漳圣王,客家移民帶來的三山國王,還是西方傳入的天主教基伊斯蘭教,都是普遍的信仰。基本上,一般百姓的信仰是佛教道教混合的,“有拜有保庇”(有祭祀就有保佑)這句日常用語就可以看出臺灣人民對宗教“多多益善”的利己利他心態。
媽祖是臺灣最多人供奉的神明,早年先民從東南沿海渡海來臺將其信仰帶來臺灣,現在在臺灣到處可見媽祖廟(如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此外“王爺”也是重要的信仰之一(見東港東隆宮),不同村莊,不同族群,不同職業都有自己的守護神;而客家人亦有自己的守護神明三山國王以及其“義民信仰”(見新竹新埔);原住民近年多改信基督教,但亦保留了自己傳統祭祀方式及祖靈信仰,通常一個漢人村莊是以廟宇為中心,而原住民部落的中心則是教會。
在臺灣鄉間常會見到一些拜“有應公”的小廟,或者叫萬善祠,這就是以前都把戰爭或械斗中死亡而沒有人領回去的尸骨埋在一起祭祀。這些有別于供奉正神、天仙的陽廟,是為“陰廟”,你在臺灣各處都可見到這種廟,在這些小廟上面都有紅披,寫著“有求必應”四個字,所以大部分的人也叫它有應公廟。有應,就是因為有求必應,所以信徒很多。在臺灣,尤其是賭徒最喜歡去拜有應公,是有應公廟最主要的信眾。到現在,常常開挖建設的時候,時不時有挖到大量尸骨的新聞,大概就是當初械斗時留下的集體冢。想不管它吧,心里又毛毛地怕有什么事,這時候就會建個有應公廟來供奉這些無名的好兄弟。
臺灣人大多信奉道教或佛教,當你參觀任何大小寺廟時,不要從中間的大門穿過,因為這代表著對神明不敬,請走旁邊的小門。另外請不要隨便許愿,如果去寺廟許愿,真的靈驗的話,一定要記得去還愿,以臺灣人的信仰而言,不還愿會招來惡運。
如果遇上臺灣原住民的祭祀儀式,記得沒有在主人的邀請下千萬不要亂入,是大忌。一般儀式中都會有廣播,提醒在場參加人士儀式進行到哪一個環節,是否需要旅行者回避。
臺灣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絡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