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因地處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東以太行山與河北接壤,北以古長城與內(nèi)蒙古為界,西、南以黃河與陜西、河南相望。東有太行,西有呂梁,山區(qū)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柳宗元稱之為“表里山河”,意為外有大河,內(nèi)有高山,即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了解了地理歷史再看旅游線路,無論是北線還是南線,都透著歷史文化的底蘊。就拿我要去的南線來說,紀(jì)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晉祠,明清時期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平遙,被譽為民間故宮的王家大院,簡直就是一路的歷史建筑教科書。
晉祠始建于北魏前,是為了紀(jì)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滅商之后分封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繼位,因有晉水,改唐為晉國,這也是山西簡稱“晉”的由來。后人在懸甕山麓、晉水源頭建祠,以祭祀叔虞。至今,晉祠曾經(jīng)過多次修建和擴建,面貌也不斷改觀。

水鏡臺是一座戲臺,是一座集樓、臺、殿、閣為一體的建筑,據(jù)說慈禧在頤和園的戲臺都是仿照此臺。金人臺是為鎮(zhèn)水而建,四角各有一尊鐵人,神態(tài)英武,氣概不凡,鑄于北宋年間,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魚沼飛梁是一座精致的石橋,始建于北魏。目前這座橋應(yīng)該是宋代遺物,古人稱圓者為池,方者為沼,因為早年水中游魚甚多,所以稱為魚沼。沼內(nèi)石柱架起斗拱和石梁托著十字形橋面,稱飛梁。圣母殿是這三大國寶中最大氣的建筑,始建于北宋,堪稱宋代建筑代表作。殿宇是為了供奉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所建,因為晉祠是為了紀(jì)念周武王之子叔虞,所以叔虞的母親成為圣母。
除了三大國寶建筑,晉祠里還有三絕:難老泉、侍女像和周柏。周柏是北周時代種植的柏樹,至今還茂盛蔥郁。侍女像是在圣母殿里的40多位侍者群塑,各具形態(tài),栩栩如生。難老泉是晉祠三泉之一,當(dāng)魚沼泉和善利泉枯竭時,難老泉仍然長流不竭,所以得名難老??上У氖侵馨?、侍女像還在,難老泉由于水位下降,九十年代就斷流了。
晉祠,一來它夠古老,無論是木雕還是鐵塑,無論是唐槐還是周柏,無不彌散著歷史的氣息;二來它是個園林式祠廟建筑群,建筑種類豐富,亭臺樓閣、殿堂塔橋應(yīng)有盡有;三來整個園區(qū)建造考究,“懸甕山麓,晉水源頭”是一種依山作勢、憑水添姿,很多建筑都依泉而建,為幽靜園林增添了靈氣和動感,從而更襯托祠廟的清幽。點擊查看更多旅游攻略。
河北旅游報價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收集而來,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及時聯(lián)系)